10月1日,由聯投湖北路橋參建的國道217線庫車至沙雅公路正式建成通車,央視網聚焦項目通車進行報道,以下是報道全文:
10月1日,天山南麓傳來喜訊:由聯投湖北路橋參建的國道217線庫車至沙雅公路正式建成通車。這條全長80.025公里的交通大動脈,將庫車與沙雅通行時間從1.5小時壓縮至40分鐘,以“湖北建造”的硬核技術實力,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注入新動能,成為鄂疆協同發展的重要紐帶。
國道217線庫車至沙雅公路
攻堅復雜地質,以技術創新破解施工難題
“剛進場時,戈壁灘上施工條件惡劣,連基礎便道都需從零修建?!甭撏逗甭窐驇焐扯隧椖肯嚓P負責人回憶項目啟動場景時說道。庫沙公路北起庫車市鹽水溝,南至沙雅縣海樓鎮,其中由聯投湖北路橋承建的為庫沙公路二標段(K24+100~K51+480),全長27.3公里,線路內大面積鹽漬土、軟弱土地質分布廣泛,鹽漬土路基、軟土路基等復雜地質嚴重影響路基的穩定性,施工復雜,技術要求高。
鹽漬土處理是項目首個技術難關。區域內鹽漬土含鹽量最高達8%,若處理不當直接影響公路使用壽命。為攻克這一難題,聯投湖北路橋聯合武漢理工大學組建專項科研團隊,歷經多次室內試驗與現場試驗段驗證,結合公路路基施工鹽漬土處理的施工情況,根據路基的填筑高度和鹽漬土的強弱,總結鹽漬土地區公路建設施工采用的主要技術指標和材料選取,創新研發“基底換填+路床隔斷”綜合處治技術,使鹽漬土處理具有高效性、經濟性,相關成果成功申報“鹽漬土路基處理技術”行業工法,為南疆同類工程提供了寶貴的技術參考。
在項目一線,施工團隊積極應用“四新”技術,實現了效率與質量雙重提升。鋼筋加工區則采用鋼筋籠智能滾焊機,取代傳統人工綁扎,精準控制鋼筋間距誤差,生產效率提升50%。截至通車,項目累計五小創新共6項,一項全國企業工法,應用“建筑業10項新技術”中的7大項13小項,“四新”技術應用共7項,其中“預應力筋張拉后錨頭采用PVC套管封錨”獲得中華總工會頒發的五小成果TOP500榮譽,“無核密度儀路面檢測技術”與“箱梁頂板鋼筋骨架整體吊裝”2項創新成果獲實用新型專利。
精益管理提效,以“湖北標準”打造品質工程
作為聯投湖北路橋拓展新疆市場的標桿項目,庫沙二標始終以“安全生產零事故、工程質量零缺陷”為目標,構建全流程精細化管理體系。
在項目建設過程中,項目團隊始終堅守“生命至上、安全第一”理念,構建完善安全管理體系,榮獲業主單位頒發的2024年度平安工地建設先進單位獎項。同時項目部嚴格執行環?!叭瑫r”制度,最大限度降低對沿線生態影響,全力打造綠色工程、和諧工程,在項目預制梁場,智能噴淋養生系統自動旋轉噴灑水霧;揚塵在線監測系統實時監測空氣狀況,充當項目的“千里眼”;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則實現對施工廢水的循環利用。
揚塵在線監測系統
此外,項目還將“黨建+項目”深度融合,成立黨員技術攻關小組,針對施工難點開展專項攻堅,黨員團隊帶頭攻克鹽漬土處理、軟基處理等技術難題,組織技術交底,帶動全員形成“比學趕超”的施工氛圍。據介紹,項目的建成顯著優化了區域路網結構和服務能力,更有力推動庫車、沙雅兩地在物流暢通、產業協同與文旅融合方面的深度合作,對優化阿克蘇地區營商環境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。
深耕新疆市場,以鐵軍擔當踐行產業援疆
庫沙公路的建成,是聯投湖北路橋踐行“工程報國”理念、服務國家“一帶一路”戰略、踐行湖北省“產業援疆”戰略的生動實踐。自進場以來,項目團隊不僅為當地帶去先進的技術與管理經驗,更積極融入當地發展,在建設過程中大量吸納當地勞動力,與各族群眾結下深厚情誼,生動展現了鄂疆兩地心手相連的兄弟情深。
建一條公路、興一方經濟、惠一方百姓。從長江之畔到天山腳下,聯投湖北路橋正用一個個精品工程,在祖國邊疆的廣袤大地上踐行著國企擔當。在天山北麓,建設中的S107線烏魯木齊至達坂城公路將加快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,拉動區域經濟發展,顯著提升烏魯木齊市對外交通運輸能力和綜合服務保障水平,促進沿線資源開發利用;在疆南地區,G581線喀什至烏恰公路為沿線資源開發、產業升級和民生改善持續注入強勁動能。聯投湖北路橋在新疆地區已修建公路里程超300公里,以“鐵軍精神”贏得了當地廣泛認可。
S107線烏魯木齊至達坂城公路建設項目開工儀式
?????國道217線庫沙公路是聯投湖北路橋積極服務“西部大開發”的具體實踐。這條凝結著“湖北智慧”與“新疆期盼”的公路,不僅是連接庫車與沙雅的交通紐帶,更是湖北與新疆深化合作、共促發展的友誼見證。正如該項目負責人所說:“我們修的不僅是一條物理意義上的公路,更是一條連接民心、傳遞情誼、共促發展的希望之路。在這片遼闊的邊疆大地上,湖北路橋將繼續以匠心筑路,用擔當書寫更多鄂疆同心的動人篇章。”